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房地产业"滞胀"隐忧 成交量持续低迷难“维稳”

发表于2008-07-30
 

深处调控和调整之中的我国房地产市场,目前正面临着与宏观经济运行类似的“滞胀”现象。成交量持续低迷,但房价却像通货膨胀率一样居高不下。如果说滞胀对于经济体而言是一种“侵蚀”,那么,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种“滞胀”,显然不会是其稳定发展的表现,而很可能是行业变局的不良征兆。

今年以来,以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,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均连续下降四成左右,这种以成交量萎缩为主的市场僵局,已向二三线城市蔓延。从价格上看,虽然涨幅趋缓,但房价整体涨势依旧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6月份,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.2%,环比上涨0.1%。

发表于2008-07-30
 

业内专家指出,滞胀持续越久,对于房地产行业的“伤害”无疑就越大。尽管中国城镇化和人口红利等因素有利于房地产业,但是从近期看,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持续低迷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

通常,如果成交量持续低迷6个月以上,行业内就很可能出现明显的价格下跌;只有价格理性回归,才能释放真实需求。而且,在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下,资产价格下行是大势所趋。

但是,对于有投资品属性的房地产而言,如果价格下行的预期形成,可能导致更为浓郁的观望氛围,因此无益于刺激消费和成交量;而价格大幅下跌,则将进一步影响到购房者的还贷,降低银行抵押物的价值、土地的价值和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,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与投入,从而加剧市场的风险与波动。

发表于2008-07-30
 

毕竟,房地产业与金融体系密切相关;有统计显示,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和消费贷款已占到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8%以上,个别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30%。同时,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,其投资规模和增速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96亿元,同比增长33.5%,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近三分之一。

正是因为如此,政府高层将维护房地产的稳定发展,看成了重中之重。但是,“维稳”并不等于“维持现状”。

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前车之鉴。一种原本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、推动市场繁荣的金融创新制度,在用证券化方式转移银行风险的同时,也刺激了过度消费与投机,增加了潜在的风险。一旦当房价波动或下跌时,这种潜在的风险就变成了现实,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,因为正如格林斯潘所预言的“泡沫只有破灭时才是泡沫”。

去年以来,我国房地产市场的“大起”,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低利率信贷资金的杠杆式撬动。因此,房地产“维稳”,首先是改变宽松的货币环境,这一点货币当局已经做到;同时,理顺市场内的供求关系,遏制过度消费和投资性需求。而在合理区间内,未雨绸缪、提前挤压泡沫,通过适度降价来刺激刚性需求,无疑也是“维稳”的题中之意。 (林喆 )

发表于2008-07-30
 
上一页|1|
/1页